戏曲·一勾勾|古老的稀有传统戏曲剧种

阅读:5552023-11-05

一勾勾,山东省临邑地方传统戏剧,2006年5月20日,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一勾勾,是由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演化而来。高唐鼓子秧歌为一种民间演唱艺术,演唱者腰胯花鼓,自己大鼓演唱伴奏,后发展成登台演出,并且采用四胡为伴奏乐器,发展为戏曲形式,也被人称为“四根弦”。最初一勾勾来自“一讴吼”,因其唱腔中带有一讴或一吼,时间一长人们就将其说成了“一勾勾”。

一勾勾的声腔属于板式变化体结构,其声腔包括基本腔调和唱腔曲牌两类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基本强调按板式派生规律又派生出头板、二板、三板、尖板、散板、唱平、起板等多种板式。一勾勾的音乐风格独特,剧目内容色彩浓郁,主要体现于声腔的表现力上,除主要声腔外,它还吸收了大量曲牌和其他声腔,包括“拨子”“闷腔”“哭迷子”“悲腔”“三句拐”“反调娃娃”等。

一勾勾演出形式古朴,演员多为民间流散艺人,一般利用春冬农闲季节组织演出。演员白天劳动,如帮工、锄草,晚间唱戏,乡人常称之为“锄草班”,他们也经常在农村集市、节日组织演出。表演内容多为乡里乡情、民间传说,弃恶扬善,生活气息浓厚。

一勾勾有传统剧目七十多个,主要有《东秦》《西秦》《坐楼杀惜》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《胡林抢亲》《三进士》《女驸马》等。

责编:贾亭沂

标签:
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